
護教學
護教學 001
護教是甚麼?
'若有人詢問你們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你們要時常準備答覆。且要以溫和、以敬畏之心答覆 — 伯前 3:15
"護教"一詞是指 "提供防禦"。 所有天主教徒都被召叫參與基督的司祭職,向人宣講福音、解釋和捍衛我們的信仰。這不單有利於我們可在別人面前捍衛我們的信仰,也讓我們可以更好好地瞭解我們所相信的、知道我們所做的是甚麽、理解我們為甚麼這樣做。 「通訊」中的這一節的目的 是為了向我們提供 我們所信仰的根源 尤其是源於聖經的根源,好樣我們時時作好準備 當我們需要時 向那些對於天主教信仰持懷疑態度或有疑問的人解釋天主教教義。 事實上,聖經中的內文正完全是我們天主教教義的基礎及支援。 從下個星期開始,我們會帶來更多有關天主教的信仰。並以下列開始:
所有基督徒 (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聖公會 …… ) 所相信的
1) 我們相信一個天主有三位 : 父、子、神。2) 耶穌是兩性一位的真天主、又是眞人。3) 救贖是耶穌白白賜與我們的禮物 (恩寵);不可以(因為我們的功勞)賺回來的、只可以因接受(恩賜)而獲得的。
護教學 002
天主的本質
只有一個天主 : 申命紀32:39; 依撒意亞43:10; 44:6-8; 45:5; 歐瑟亞13:4; 瑪拉基亞 2:10; 格林多前書8:6; 厄弗所書 4:6
天主是神 : 若望福音4:24; 有關天主是愛 參閱 若望一書 4:8;
天主是創世者 : 創世紀1:1; 約伯傳26:13; 聖詠33:6; 148:5; 箴言 8:22-31; 德訓篇24:8; 瑪加伯下7:28; 若望福音1:3; 哥羅森書1:16; 希伯來書11:3
天主是無限的 : 列王紀上 8:27; 耶肋米亞23:24; 宗徒大事錄7:48-49
天主是無所不在的: 聖詠139:7-12; 智慧篇1:7; 德訓篇16:17-18; 耶肋米亞23:24; 亞毛斯 9:2-3; 厄弗所1:23
天主是全能的: 創世紀 17:1; 28:3; 35:11; 43:14; 出谷紀 6:3; 默示錄1:8; 4:8; 11:17; 16:14; 21:22
偉大的天主 : 創世紀49:24; 聖詠24:8; 50:1; 依撒意亞10:21; 耶肋米亞32:18; 瑪加伯下11:13
天主是慈悲的: 出谷紀34:6; 編年紀下30:9; 聖詠25:6; 51:1; 依撒意亞63:7; 路加6:36; 羅馬書11:32; 厄弗所2:4; 雅各伯書5:11
天主是生命和神聖之源 : 羅馬書6:23; 迦拉達書 6:8; 厄弗所1:4-5; 得撒洛尼前書4:3; 得撒洛尼後書2:13-17
天主是世界的審判者 : 撒慕爾紀上2:10; 篇年紀上 16:33; 厄則克爾18:30; 瑪竇福音16:27; 宗徒大事錄17:31; 羅馬書2:16; 弟茂德後書4:1; 伯多祿前書 4:5
護教學 003
天主聖三
舊約中多位的預示 : 創世紀1:26; 創世紀 3:22; 創世紀 11:7; 創世紀 18:1-5, 9-10, 16
新約中天主三位一體的行動 : 瑪竇福音3:16-17; 路加福音 1:35; 3:21-22
新約中描述有關天主的多位性 : 若望福音14:15; 26; 15:26; 宗徒大事錄1:6-8; 羅馬書8:9; 格林多人前書6:10-11; 厄弗所書4:4-6; 伯多祿前書1:2;若望一書 5:6-7; 猶達書 20:21
以天主聖三之名授洗: 瑪竇福音28:19
以天主聖三之名祝福: 格林多後書13:14
護教學 004
基督的天主性 -- 第一部分
你對有確定基督的天主性有困難嗎? 耶穌完美地滿全在舊約中所有的有關於他的預言。這裡有很多重要的舊約預言和基督如在新約中完成了它。
耶穌,世界的造物主 -- 創世紀1:1-3,若望福音1:1-4 & 14
舊亞當與耶穌新亞當 -- 創世紀1:26-27, 格林多人前書15:45-49
耶穌,天父的榮耀 -- 出谷紀33:18-23, 若望福音1:14, 18格林多人後書4:6
耶穌,達味之子 – 聖詠132:10-11, 17-18 馬爾谷12:35-37
耶穌,葉瑟之根 – 依撒意亞11:1-2,10, 路加福音4:17-21
耶穌誕生於一位要懷孕生子的貞女-- 依撒意亞7:14, 瑪竇福音1:20-23
護教學 005
基督的天主性 -- 第二部分
舊約中先知的預言 和耶穌於新約中滿全了它們
耶穌基督的誕生 -- 依撒意亞9:6-7, 路加1:31-35
耶穌與衪在約旦河受洗 -- 若穌厄書4:1-7, 聖詠114:3, 瑪竇福音3:1-17
耶穌,黑暗中的光 -- 依撒意亞 9:1-2, 瑪竇福音4:13-16
耶穌與進入耶路撒冷 --匝加利亞9:9, 若望12:12-14
耶穌,受苦的僕人 -- 依撒意亞53:5,伯多祿前書2:24-25
耶穌戰勝死亡 -- 依撒意亞25:8, 26:19, 歐瑟亞13:14, 格林多人前書15:22,54-55, 默示錄21:3-4
耶穌默西亞君王 -- 達尼爾7:13-14, 聖詠93:1, 路加福音1:30-33,若望福音18:36
耶穌萬古常存者 -- 達尼爾7:9, 依撒意亞6:1-3, 默示錄4:2-8
護教學 006
耶穌 = 天主 - 第三部分
瑪竇福音 28:9 。。。她們遂上前抱住耶穌的腳,朝拜了他。
若望福音 1:1-5 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聖言在起初就與天主同在。
若望福音 8:58 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在亞巴郎出現以前,我就有。」
宗徒大事錄 7:59斯德望。。。祈求說:「主耶穌!接我的靈魂去罷!」
羅馬書 9:5 聖祖也是他們的,並且基督按血統說,也是從他們來的,他是在萬有之上,世世代代應受讚美的天主!阿們。
哥羅森書 2:6 你們既然接受了基督耶穌為主,就該在他內行動生活。
伯多祿後書 1:1 耶穌基督的僕人和宗徒西滿伯多祿,致書給那些因我們的天主和救主耶穌基督的正義,與我們分享同樣寶貴信德的人。
護教學 007
聖神
聖神是護慰者: 若望福音14:16; 26; 15:26; 16:7
聖神是真理之神: 若望福音15:26; 若望一書 5:7
聖神是由聖父所發:路加福音 11:13若望福音3:34若望福音15:26得撒洛尼前書 4:8若望福音3:24
聖神是由聖父聖子所共發:若望福音15:26 若望福音16:7
聖神是藉著聖洗聖事所授予:瑪竇福音3:11-16 路加福音3:16若望福音1:33宗徒大事錄1:5;2:38;11:16
聖神是藉著堅振聖事所授予:宗徒大事錄1:8; 8:15;10:44;19:6
聖神是藉著覆手所授予:宗徒大事錄8:17; 9:17;13:2-4;19:6
聖神是真理的老師及啟示者:若望福音14:26;16:13宗徒大事錄5:32;9:31格林多前書2:10厄弗所書3:5聖神居住在我們內:若望福音 14:17宗徒大事錄 2:33羅馬書 5:5格林多前書 3:16;6:19迦拉達書 3:14厄弗所書 1:13弟茂德後書 1:14
聖神的恩寵:依撒意亞先知書11:1-3 ;61:1-2路加福音 4:18-19
聖神啟發人類:宗徒大事錄4:8;6:10;7:55
聖神啟發聖經的作者:宗徒大事錄3:21弟茂德後書3:16伯多祿後書1:21
護教學 008
天主教聖教會- 第一部分
教會是基督的聖體
哥羅森書1:18基督為基督聖體 - 聖教會之首
格林多前書 12:20-27我們是基督聖體 - 聖教會的肢體
厄弗所書 5:30我們是基督聖體 - 聖教會的成員
羅馬書 12:4-5格林多前書 6:15教會是基督的聖體
教會是至公(唯一同普世的)
若望福音 10:16將只有一個羊群
厄弗所書 4:3-6一個天主,一個信德,一個洗禮
羅馬書 16:17避免在教會內引起紛爭
斐理伯書 2:2意見必須一致
若望福音 17:17-23耶穌祈求衪的聖教會是不會分裂的
護教學 009
天主教聖教會 - 第二部分
教會是神聖的
若望福音 16:13聖神帶領聖教會走進真理
若望福音14:26 聖神就是教會的導師
路加福音 10:16聖教會表達基督的聲音
教會絕對正確的教訓
若望福音 16:13聖神帶領聖教會走進真理
路加福音 10:16聖教會的領導者表達基督自己的聲音
弟茂德前書 3:15聖教會是真理的支柱和堡壘,而不是聖經
宗徒大事錄15:28宗徒及他們的繼承人表達聖神的聲音
瑪竇福音28:20基督永遠與衪的聖教會同在
護教學 010
天主教聖教會 - 第三部分
教會是從宗徒傳下來的
若望福音 15:16耶穌只揀選男人成為衪的宗徒
若望福音20:21耶穌使這些人成為祂使命的分享者
路加福音 22:29-30這些人都屬於天國的一部份
瑪竇福音 16:18耶穌在磐石(伯多祿)上建立祂的聖教會,而伯多祿則擁有天國的鑰匙
若望福音10:16由一個牧者帶領基督的羊群
若望福音21:17基督揀選了伯多祿
厄弗所書4:11等級制度裡有不同的辦事處
弟茂德前書3:1;3:8;5:17多個的等級體系
弟鐸書 1:5主教任命執事
護教學 011
七件聖事 — 1
病人傅油聖事
馬爾谷福音 6:13 宗徒為病人傅油及治好他們。此聖事能醫治我們的肉身和靈魂。
雅各伯書 5:14 教會的長老被請來為患病者傅油和祈禱,患病者的罪惡亦蒙赦免。
雅各伯書 5:15教會長老出於信德的祈禱能「拯救」(拯救/sozein = 末世性的拯救)病患者;上主「必使他起來」。
雅各伯書 5:14 -15提出另一例子,雖然沒有告罪,教會的長老也可赦免罪過。非天主教徒或許未能領會此章節的解釋,但亦可承認病人傅油這聖事。
迦拉達書 4:13-14及弟茂德後書 4:20提到保祿宗徒患病,表示在宗徒時代不是所有疾病都能痊癒。
護教學 012
七件聖事— 2
聖洗聖事
若望福音 3:5, 3:22施洗聖事源於水和聖神
弟鐸書 3:5救恩是藉「聖神所施行的重生和更新的洗禮」
宗徒大事錄 2:37-38要悔改受洗並領受聖神
宗徒大事錄 22:16領洗能洗除罪悪
羅馬書 6:4藉著洗禮,與基督同葬,為的是基督怎樣藉著父的光榮從死者中復活,我們也怎樣在新生活中度生。
伯多祿前書 3:21 聖洗拯救我們
希伯來書 10:22 用淨水洗滌身體
列王紀 (下) 5:14 預示聖洗
依撒意亞 44:3 水和聖神與聖洗有關
厄則克耳 36:25-27 上主的斷語 - 「在你們身上灑清水…淨化你們脫離各種不潔.. 」
護教學 013
七件聖事 - 第二b部份
聖洗聖事
宗徒大事錄 8:12-13,36; 10:47如果聖洗祇是象徵,為甚麼人們想立即受洗?
迦拉達書 3:27領洗後就成了新人
瑪爾谷福音 16:16受洗的必要得救,是根據聖經規條,卻不是絕對。死前沒有受洗仍然得救因為「願洗」
嬰兒洗禮
宗徒大事錄 2:38 ; 16:15; 16:33 18:8 格林多前書 1:16提及斯特法納一家曾受洗,可能包括嬰兒
若望福音 3:5說明人除非由水和聖神而生,否則不能進天主的國
瑪爾谷福音 16:16 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但不信的必被判罪
哥羅森書 2:11-12 .. 聖洗 取代了人手所行的割損 (通常嬰孩受割損 -創世紀 17:12 )
護教學 014
七件聖事 - 第三部份
悔改聖事
瑪竇福音 9:2-8「..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 」
瑪竇福音 18:18「.. 凡你們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
若望福音 20:23 赦罪的權柄交給宗徒
格林多後書 5:17-20和好的職務賜給了司鐸
雅各伯書 5:13-15教會長老們/司鐸的祈禱可把罪赦免
雅各伯書 5:16「你們要彼此告罪」
瑪竇福音 18:18束縛和釋放的權力
若望一書 5:16重罪和小罪
司鐸不是赦免我們的罪惡,而是彰顯天主寬恕的大恩
護教學 015
七件聖事 - 第四部份
堅振聖事
宗徒大事錄 19:5-6 保祿宗徒覆手,「聖神便降在他們身上」
宗徒大事錄 8:14-17堅振聖事的施行
格林多後書 1:21-22堅振聖事
厄弗所書 1:13堅振聖事的教導
希伯來書 6:2 信賴堅振聖事的道理
護教學 016
領洗所得來的救恩是可能會失落的----- 第三部分
哥林多前書 9章27節:聽道後,只覺得自己是不及格者。
哥林多前書 10章12節:生怕自己跌倒,才不要以為自己已站得穩腳。
斐利伯書 2章12節:要懷著恐懼戰慄去成就救恩。
希伯來書4章1節:要懷著恐怕達不到救恩的心情。
若望一書5章16-17 節:有一些是可至死的罪,有一些卻不是。
羅馬書11 章22節:即使是基督徒,如不是存留在天主的慈愛內,也會從橄欖樹上被折下。
哥林多前書 9章27節:犯了罪是有可能不被救贖的。
護教學 017
救恩---第四部分
救恩是過去式
羅馬書8 章 24 節,弗所書2章8-9節,弟茂得前書2章9節,弟鐸書3章5節
救恩是現在式
斐利伯書2章12節,伯多祿前書1章9節
救恩是將來式
瑪竇福音10章22節, 瑪爾谷福音8章35節,格林多前書3章15節,希伯來書9章28節
護教學 018
煉獄—第一部分
對於安息於天主的友愛當中的人靈來說,煉獄是一個能最後讓我們洗盡罪孽,靈魂得到淨化,從而可進入天國,享受永遠福樂的一地方(天主教教理註釋)。 煉獄一詞來自拉丁語,指「清洗」或「淨化」。我們死後,靈魂仍是帶著罪和不完美, 煉獄正是把靈魂醫治的地方, 讓我們永久享有著永生的喜樂。煉獄亦都是我門得到耶穌所賜給的救恩的地方。聖經默示錄21章27節曾提到任何不潔的不應進入天國。臨終時,如果我們有沒有悔改/懺悔的小罪(可原諒的), 要得到淨化先至可進天國。因爲聖經(若翰一書5章17 節)説、不是所有的罪過都會導致我們跌入地獄,在來世可得赦免(瑪竇福音12章32節)。天主屢屢是會讓我們選擇。選擇在犯上大罪(道德上)正正就是把我們和天主分隔的元素, 最終會永遠失落於地獄中,亦再沒機會返會煉獄得到淨化。(天主教教理 1854-1864)
天主教徒不會認為煉獄是在天堂的“第二個機會”,反之,煉獄是為有沒有懺悔的小罪的人靈準備進入天堂的必經之地。(參考: 格林多前書3章11節,天主教教理 1030-1032)
護教學019
煉獄和為死亡祈禱—第二部分
瑪竇福音5章25節,18章34節;路加福音12章58-59節 - 煉獄是一即時能洗淨罪過的地方,而煉獄是最佳讓我們和天主修和的地方,最終能與祂有共享永生。
瑪竇福音5章48 節;我們是不能令自己走上完美, 只有天主的愛火才能令我們達致這目的。
瑪竇福音12章32 節;凡出言干犯人子的,可得赦免;但出言干犯聖神的,在今世及來世,都不得赦免。在來世(不是天堂;亦都不是地獄)都可得赦免。
弟茂得後書1章16-18節;敖乃息佛洛已去世, 但伯多祿仍在天主前為他尋找着慈愛。在天國中不需慈愛, 在地獄中更是不會找到慈愛。
希伯來書12 章14節;作為信徒我們還是犯罪,但在天主前我們都該是聖潔的。
伯多祿前書3章19節;4章6節;為憧景著永生的福樂,正義的靈魂會被淨化。
默示錄21章27節;凡不潔淨、行可恥的事及撒謊的,絕對不得進入天國。帶犯罪的思想傾向也是不潔淨。
創世記50 章10 節;為亡者祈禱。
瑪加伯(下) 12 章43-45 節;為亡者祈禱。
伯多祿前書1章6-7節;你們要歡躍,雖然如今你們暫時還該在各種試探中受苦,這是為使你們的信德,得以精煉,比經過火煉而仍易消失的黃金,更有價值,好在耶穌基督顯現時,堪受稱讚、光榮和尊敬。
伯多祿前書3章19節;耶穌向獄中的靈魂宣講福音。
瑪拉基亞3章2-3節;淨化公義的亡者。
護教學020
伯多祿的首位
瑪竇福音10章1-4節;瑪爾谷福音3章16-19節;路加福音6章14-16節;宗徒大使錄1章13節;伯多祿常被提及為們徒之首。
瑪竇福音16章18節;在這盤石(伯多祿)我(耶穌)要建立我的教會。
瑪竇福音16章19節;天國的鑰匙交予伯多祿。(依撒意亞22章22節;默示錄1章18節…..鑰匙的意思是指權柄)。
瑪竇福音18章21節;馬爾谷福音8章29節;伯多祿為宗徒們發言。
瑪竇福音10章1-4節;伯多祿的名字列於眾宗徒之前。
路加福音22章31-32節;耶穌叫伯多祿堅固他的弟兄。
若望福音1章42節;西滿是『刻法』, 意即石頭。
若望福音21 章17節;伯多祿的繼承人要帶領主的羊群。
宗徒大使祿3章6-7 節;伯多祿行了第一個治病神蹟。
宗徒大使祿10章46-48節;天主啟示比伯多祿知、外邦人也可以領洗。
護教學 021
宗徒的延續
若望福音15:16耶穌只揀選男仕為他的宗徒。
若望福音 20:21耶穌與宗徒們分擔他的傳教工作。
路加福音22:29-30 宗徒們是王國的一分子。
瑪竇福音16:18 耶穌在這磐石(伯多祿),上建立教會。
若望福音10:16由一個牧者帶領基督的羊群。
弟茂德前書 3:1: 13:8: 15:17等級制度裡有不同的辦事處。
弟鐸書1:5 主教任命執事。
瑪拉基亞2:7從司祭之職務尋找教導。
宗徒大事錄1:20另一人履行宗徒的職務。
宗徒大事錄1:25-26瑪弟亞被揀選去取替伯多祿。
弟茂德前書1 4:14司祭職務的神恩是確定的。
弟茂德前書1 5:22覆手不是給予每一位。
宗徒大事錄14:23宗徒委派司祭去每間聖堂。
護教學 022 教宗
教宗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羅馬主教亦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元首。教宗是耶穌在當今世界的代表,領導耶穌建立的教會,他領受着耶穌許諾給教會的恩寵來闡釋絕對準確的信理及倫理道德。(CCC Glossary)
絕對不會錯的教義 : 聖神的恩寵使教會的司鐸,主教和教宗與教會聯合一致,可以明確地給信眾宣講準確的信理及倫理道德。
我們不能相信教宗是完美或他的私人生活沒有罪惡。我們的信德使我們相信當教宗在教導信理及倫理道德時,聖神會帶領他不陷入錯誤。如同聖神會帶領有罪,不完美的人寫出完美,啓迪的聖經一樣。(馬16:16,若21:15-17,CCC Para 891,2035,2051)
護教學 023
瑪利亞 1
天主教教會視瑪利亞如耶穌視瑪利亞一樣。我們既是耶穌的兄弟,那麼瑪利亞便是我們的母親。既然聖經命令我們要孝敬父母我們加以遵守。我們不相信瑪利亞是天主或與天主看齊,但只是一個極好的女子在她的生命裡遵從了天主的指意。而亞當和夏娃犯了罪,瑪利亞卻沒有。我們非常尊敬她而稱她為有福,如同她所說的一樣 (路1:48)( 默12:1 CCC Para 970)
天主教徒不會因尊敬瑪利亞而忽視耶穌。我們會要求瑪利亞向耶穌為我們祈禱,如同我們互相要求代禱。天主教的彌撒是百分之八十依從聖經(包括三篇讀經選自舊約和新約) 而且是全部相對地去崇敬耶穌,我們的主,天主。(CCC Para 308)
護教學 024
終身童貞瑪利亞 2a
路加福音1:27 一位童貞女與一個男子訂了婚。
瑪竇福音1:23看,一位貞女,將懷孕生子。
瑪竇福音1:25若瑟雖然沒有認識她,她就生了一個兒子,給他起名叫耶穌。
路加福音1:34 瑪利亞便向天使說:「這事怎能成就?因為我不認識男人。」
若望福音 19:26-27 耶穌交託瑪利亞給若望,而不是給他的其中一個〝兄弟〞。如果瑪利亞有其他孩子,耶穌會將她交託給若望嗎?瑪利亞永恆的童貞可以從她只誕下耶穌而沒有其他孩子而加以證實。這點會在下一個議題耶穌的〝兄弟〞加以解釋。
護教學 025
終身童貞瑪利亞 2b
耶穌的〝兄弟〞
猶太人互稱對方為〝兄弟〞和〝姊妹〞。而且希伯來沒有〝表親〞這個詞彙。〝兄弟〞會用作代表兩個詞彙〝兄弟〞和〝表親〞。
馬爾谷福音15:40還有些婦女從遠處觀望,其中有瑪利亞瑪達肋納,次雅各伯和若瑟的母親瑪利亞及撒羅默。這章節很清晰地看到瑪利亞是雅各伯和若瑟的母親而不是耶穌的母親瑪利亞。聖經裡提到的瑪利亞不止一個。
馬爾谷福音6:3這人不就是那個木匠嗎?他不是瑪利亞的兒子,雅各伯、若瑟、猶達、西滿的兄弟嗎?他的姊妹不是也都在我們這裡嗎?」他們便對他起了反感。留意這裡只提到〝瑪利亞的兒子〞指耶穌。其他的沒有說是瑪利亞的兒子而是耶穌的兄弟。如果其他人是耶穌的兄弟,理論上他們也應被稱為瑪利亞的兒子。
宗徒大事錄1:12-15他們進了城,就上了那座他們所居住的樓房,在那裡有伯多祿、若望、雅各伯、安德肋、斐理伯、多默、巴爾多祿茂、瑪竇、阿耳斐的兒子雅各伯、熱誠者西滿及雅各伯的兄弟猶達。這些人同一些婦女及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並他的兄弟,都同心合意地專務祈禱。有一天,伯多祿起來站在弟兄們中間說:──當時在一起的眾人大約共有一百二十名。這裹有很多兄弟。
若望福音19:26-27 耶穌將瑪利亞交託給若望而不是他的〝兄弟〞。
護教學 026
267 教宗
1 64 or 67 聖伯鐸
2 67~76 聖李諾
3 76~88 聖克雷
4 88~97 聖克勉一世
5 97~105 聖立德
6 105~115 聖歷山一世
7 115~125 聖思道一世
8 125~136 聖褔祿
9 136~140 聖伊琪
10 140~155 聖碧岳一世
11 155~166 聖啟德
12 166~175 聖沙德
13 175~189 聖義祿
14 189~199 聖維篤一世
15 199~217 聖才斐
16 217~222 聖嘉禮一世 ★ 217~235 聖怡博 (皈依後殉道)
17 222~230 聖伍朋一世
18 230~235 聖秉天
19 235~236 聖安祿
20 236~250 聖法彬
21 251~253 聖高略★251諾範
22 253~254 聖路啟一世
23 254~257 聖德範一世
24 257~258 聖思道二世
25 259~268 聖德宜
26 269~274 聖斐利一世
27 275~283 聖恩狄
28 283~296 聖嘉友
29 296~304 聖才林
30 308~309 聖才祿一世
31 309 聖恩彪
32 311~314 聖米迪
33 314~335 聖思維一世
34 336 聖瑪谷
35 337~352 聖猶利一世
36 352~366 立柏★355~365斐利二世
37 366~384 聖達甦一世★366~367伍西
38 384~399 聖西理
39 399~401 聖達西一世
40 401~417 聖諾森一世
41 417~418 聖佐西
42 418~422 聖博義一世★418~419恩賴
43 422~432 聖雷定一世
44 432~440 聖思道三世
45 440~461 聖良一世
46 461~468 聖怡樂
47 468~483 聖辛利
48 483~492 聖斐利三世
49 492~496 聖傑拉一世
50 496~498 達西二世
51 498~514 聖辛瑪★498 / 501~505樂倫
52 514~523 聖何彌
53 523~526 聖若望一世
54 526~530 聖斐利四世
55 530~532 博義二世★530迪歐
56 533~535 若望二世
57 535~536 聖亞加一世
58 536~537 聖維理
59 537~555 維奇
60 556~561 貝拉一世
61 561~574 若望三世
62 575~579 本篤一世
63 579~590 貝拉二世
64590~604 聖國瑞一世 (大)
65604~606 沙彬
66 607 博義三世
67 608~615 聖博義四世
68 615~618 聖德吾一世
69 619~625 博義五世
70 625~638 何諾一世
71 640 思偉
72 640~642 若望四世
73 642~649 德奧一世
74 649~655 聖瑪定一世
75 654~657 聖恩仁一世
76 657~672 聖維達
77 672~676 德吾二世
78 676~678 杜努
79 678~681 聖佳德
80 682~683 聖良二世
81 684~685 聖本篤二世
82 685~686 若望五世
83 686~687 郭諾★687德奧★687賈利
84 687~701 聖思齊一世
85 701~705 若望六世
86 705~707 若望七世
87 708 希新
88 708~715剛定
89 715~731 聖國瑞二世
90 731~741 聖國瑞三世
91 741~752 聖匝加
92 752 (在位僅四日)德範二世
93 752~757 德範三世
94 757~767 聖保祿一世★767~769剛定★768斐理
95 768~772德範四世
96 772~795 亞德一世
97 795~816 聖良三世
98 816~817 德範五世
99 817~824 賈利一世
100 824~827恩仁二世
101 827 范倫
102 827~844國瑞四世★844若望
103 844~847 思齊二世
104 847~855 聖良四世
105 855~858 本篤三世★855達西
106 858~867 聖尼閣一世 (大)
107 867~872 亞德二世
108 872~882 若望八世
109 882~884 馬林一世
110 884~885 聖亞德三世
111 885~891 德範六世
112 891~896 褔慕
113 896 博義六世
114 896~897 德範七世
115 897 羅基
116 897 德奧二世
117 898~900 若望九世
118 900~903 本篤四世
119 903 良五世★903~904思篤
120 904~911 思齊三世
121 911~913 達西三世
122 913~914 蘭鐸
123 914~928 若望十世
124 928 良六世
125 928~931 德範八世
126 931~935 若望十一世
127 936~939 良七世
128 939~942 德範九世
129 942~946 馬林二世
130 946~955 亞加二世
131 955~964 若望十二世
132 963~965 (963?) 良八世
133 964~966 本篤五世
134 965~972 若望十三世
135 973~974 本篤六世★974 / 984~985博義七世
136 974~983 本篤七世
137 983~984 若望十四世
138 985~996 若望十五世
139 996~999 國瑞五世★997~998若望十六世
140 999~1003 思維二世
141 1003 若望十七世
142 1004~1009 若望十八世
143 1009~1012 思齊四世
144 1012~1024 本篤八世★1012國瑞
145 1024~1032 若望十九世
146 1032~1044 本篤九世
147 1045 思維三世
148 1045 本篤九世 (復位)
149 1045~1046 國瑞六世
150 1046~1047 克勉二世
151 1047~1048 本篤九世 (三任)
152 1048 達甦二世
153 1049~1054聖良九世
154 1055~1057 維篤二世
155 1057~1058 德範十世★1058~1059本篤十世
156 1059~1061 尼閣二世
157 1061~1073 歷山二世★1061~1072何諾二世
158 1073~1085 聖國瑞七世★1084~1100克勉三世
159 1086~1087 真褔維篤三世
160 1088~1099 伍朋二世
161 1099~1118 賈利二世★1100鐸理★1102雅博★1105~1111思維四世
162 1118~1119 傑拉二世★1118~1121國瑞八世
163 1119~1124 嘉禮二世
164 1124~1130 何諾二世★1124雷定二世
165 1130~1143 諾森二世★1130~1138克雷二世★1138維篤四世
166 1143~1144 雷定二世
167 1144~1145 路啟二世
168 1145~1153 真褔恩仁三世
169 1153~1154 達西四世
170 1154~1159 亞德四世
171 1159~1181 歷山三世★1159~1164維篤四世★1164~1168賈利三世★1168~1178嘉理三世★1179~1180諾森三世
172 1181~1185 路啟三世
173 1185~1187 伍朋三世
174 1187 國瑞八世
175 1187~1191 克勉三世
176 1191~1198 雷定三世
177 1198~1216 諾森三世
178 1216~1227 何諾三世
179 1227~1241 國瑞九世
180 1241 雷定四世
181 1243~1254 諾森四世
182 1254~1261歷山四世
183 1261~1264 伍朋四世
184 1265~1268 克勉四世
185 1271~1276 真褔國瑞十世
186 1276 真褔諾森五世
187 1276 亞德五世
188 1276~1277 若望廿一世
189 1277~1280 尼閣三世
190 1281~1285 瑪定四世
191 1285~1287 何諾四世
192 1288~1292 尼閣四世
193 1294 聖雷定五世
194 1294~1303 博義八世
195 1303~1304 真褔本篤十一世
196 1305~1314 克勉五世
197 1316~1334 若望廿二世★1328~1330尼閣五世
198 1334~1342 本篤十二世
199 1342~1352 克勉六世
200 1352~1362 諾森六世
201 1362~1370 真褔伍朋五世
202 1370~1378 國瑞十一世
203 1378~1389 伍朋六世
204 1389~1404 博義九世
205 1404~1406 諾森七世
206 1406~1415 國瑞十二世★1378~1394克勉七世★1394~1423本篤十三世★1409~1410歷山五世★1410~1415若望廿三世
207 1417~1431瑪定五世
208 1431~1447 恩仁四世★1440~1449斐利五世
209 1447~1455 尼閣五世
210 1455~1458 嘉禮三世
211 1458~1464 碧岳二世
212 1464~1471 保祿二世
213 1471~1484 思道四世
214 1484~1492 諾森八世
215 1492~1503 歷山六世
216 1503 碧岳三世
217 1503~1513 猶利二世
218 1513~1521良十世
219 1522~1523 亞德六世
220 1523~1534 克勉七世
221 1534~1549 保祿三世
222 1550~1555 猶利三世
223 1555才祿二世
224 1555~1559保祿四世
225 1559~1565 碧岳四世
226 1566~1572 聖碧岳五世
227 1572~1585 國瑞十三世
228 1585~1590 思道五世
229 1590 伍朋七世
230 1590~1591 國瑞十四世
231 1591 諾森九世
232 1592~1605 克勉八世
233 1605 良十一世
234 1605~1621 保祿五世
235 1621~1623 國瑞十五世
236 1623~1644 伍朋八世
237 1644~1655 諾森十世
238 1655~1667 歷山七世
239 1667~1669 克勉九世
240 1670~1676 克勉十世
241 1676~1689 真褔諾森十一世
242 1689~1691 歷山八世
243 1691~1700 諾森十二世
244 1700~1721 克勉十一世
245 1721~1724 諾森十三世
246 1724~1730 本篤十三世
247 1730~1740 克勉十二世
248 1740~1758 本篤十四世
249 1758~1769 克勉十三世
250 1769~1774 克勉十四世
251 1775~1799 碧岳六世
252 1800~1823 碧岳七世
253 1823~1829 良十二世
254 1829~1830 碧岳八世
255 1831~1846 國瑞十六世
256 1846~1878 碧岳九世
257 1878~1903 良十三世
258 1903~1914 聖碧岳十世
259 1914~1922 本篤十五世
260 1922~1939 碧岳十一世
261 1939~1958 碧岳十二世 (可敬者)
262 1958~1963 聖若望廿三世
263 1963~1978 聖保祿六世
264 1978若望保祿一世
265 978~2005 聖若望保祿二世
266 2005~2013 本篤十六世
267 2013~ 方濟各
註 :
1) 資料來源根據 Annuario Pontificio 2001, Vatican 和台灣地區天主教手冊2001。
2) 有★者指 Anti Pope,亦即對立 (偽) 教宗,共 37 位。
3) 第 92 位德範二世在位僅四日,在位最短,本表仍列入教宗行列。
4) 本篤九世先後擔任三次教宗 (1032-44, 1045, 1047- 48) 。
5) 第 143 位教宗,原名豬嘴 (os porci),當選後改名為思齊四世。此後新教宗改名便成慣例,偶有例外
ph. Click here to add your own text and edit me. It's easy.